蘭亭—中國書法藝術(shù)的頂峰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1-19 信息來源:荷坊新中式燈飾
蘭亭系列是臺灣設(shè)計大師陳屹影(Louis Chan)的設(shè)計作品,靈感來自于蘭亭序。
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,是中國書法藝術(shù)的頂峰之作,為歷代書法名家公認(rèn)為天下第一行書。
公元353年的農(nóng)歷三月三日,當(dāng)時皇帝的年號是永和九年。王羲之和一群朋友,有謝安、孫綽等一共四十一個人,在山陰(地名,今浙江紹興)的蘭亭聚會,飲酒賦詩,四十多個人,那肯定就寫了一大堆詩,準(zhǔn)備合起來出本詩集。王羲之負(fù)責(zé)寫序言。這天王羲之酒也喝好了,也玩高興了,醉醺醺回到家,趁著酒興,提筆揮毫,瀟瀟灑灑寫下了一篇《蘭亭集序》。然后筆一扔,睡覺去了。等醒來看到案上那篇精美的書法作品,不禁大為高興,想試著再寫一篇,卻寫來寫去,寫的總也沒有乘醉發(fā)揮的這篇好。
后來這篇書法,王羲之自己都覺得是是平生寫的最好的作品,將其裝裱起來后作為傳家寶流傳下來,這就是被后人稱為“天下第一書法”的《蘭亭集序》。
到了唐朝貞觀年間,當(dāng)朝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。李世民是個狂熱的王羲之書法粉絲,趁著當(dāng)皇帝的便利,派人到民間大肆搜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,然后時時摹寫。有時候半夜起來,還要看看王羲之的字兒,寫上幾筆再又睡覺。他知道王羲之寫的最好的字是《蘭亭序》,但是他沒有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的真跡,于是就派人尋找。
《蘭亭序》的真跡一直被其后人收藏。王羲之有個七世孫,此時出家當(dāng)了和尚,法號叫做智永。智永和尚沒有后人,在他臨終的時候,把《蘭亭序》交給了他的徒弟辯才和尚保管,同時囑咐他切勿外傳。辯才和尚連聲答應(yīng),然后把《蘭亭序》的真跡藏在他住的房子的房梁上,偶爾拿出來觀賞一番。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風(fēng)的墻?李世民聽到風(fēng)聲,說《蘭亭序》真跡可能在辯才和尚這里。也是就派了個叫做蕭翼的官兒,帶著幾本王羲之的字帖,扮成過路的書生,借住到寺中,慢慢與辯才熟悉了。兩人經(jīng)常談天說地,言談甚歡。有一天,蕭翼與辨才閑談,說祖上傳下來幾張王羲之字跡,但不知真假,想請辨才幫忙鑒定。辨才觀看一番,告訴蕭翼,這些字帖是真的,但不是珍品。蕭翼不信,辯才隨口說出他藏有《蘭亭序》的事情。蕭翼連連搖頭,稱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真跡早已不傳,何來真跡?辨才和尚心地單純,便道出智永和尚交給他《蘭亭序》的經(jīng)過,還把藏在秘處的《蘭亭序》取出給蕭翼鑒賞。一來二去,蕭翼把《蘭亭序》秘藏的地點(diǎn)弄得清清楚楚,然后乘辨才外出,把《蘭亭序》真跡偷走獻(xiàn)于李世民。
李世民去世的時候,把李治叫到床前,講別無他求,只想能有《蘭亭序》陪伴,于是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真跡從此被埋葬進(jìn)乾陵里面?,F(xiàn)在流傳的最好的版本是褚遂良臨摹的版本。